您的位置::冠杰五金网 >> 缝纫机

第三产业产值在增加就业人口却减少了7592万电话终端

时间:2022年07月28日

第三产业产值在增加 就业人口却减少了7592万

第三产业产值在增加 就业人口却减少了7592万2006-01-03 23:47:17 来源:2006年01月01日分享到:经济观察报  家住山东省济阳市农村的15岁女孩张萍,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姑娘,没有一技之长,却怀揣着年轻的资本。2004年还未初中毕业的她,就像村里其他姐妹一样,踏上了进城务工的道路。期望能够早日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张萍来到了北京的一家印刷厂内做一名装订工。

她并没有意识到从这一刻起,自己踏入了中国这些年来飞速发展的第三产业中。而为了能够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从农村涌进城市的大量劳动力,以及为失业下岗人员创造再就业机会,大力支持第三产业发展正是中国政府为他们设计的重要出路之一。

令中国政府欣喜的是,2005年12月20日公布的中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4年底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由原来常规统计出的31.9%上升到40.7%,提高了8.8%。因为在这次经济普查中,很多以前统计上的盲点得以澄清。

据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介绍,在个体、私营经济成分占较大比重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三个行业中,普查后的增加值比常规多出近1.5万亿元,占第三产业新增部分的70%。

然而,与第三产业产值上的增加相反,第三产业中的就业人数与常规统计相比,减少了7592万人。据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在2004年12月31日这个时点上,中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为15419万人。但是200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却显示,2004年底中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有23011万人。

7592万人哪去了?

难道常规的就业统计存在水分?抑或是经济普查仍然存在漏统?

两个数据的巨大差异,主要是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上的不同造成的,国家统计局一位主管经济普查的人士说。本次经济普查的调查对象是,在第二、三产业内从事经营活动的全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雇用的在岗人员,所以采用的是企业自主上报就业人员数量的方式。为了更准确地统计真实数据,经济普查对从业人员没有年龄限制,对企业没有执照要求。只要在固定场所经营,并于2004年内持续经营3个月以上的单位,就纳入到统计范围。

以上述标准衡量,张萍自然成了15419万人中的一位,她所在印刷厂已于2004年底,对该厂的25名装订工人进行了如实上报。因为在去年的经济普查中,北京市实行对未参加普查的企业,不予以国家工商总局年检通过的政策。

然而,与张萍同时来到北京打工的姐妹李梅,虽然也加入了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中,却并不在这15419万人中。因为李梅是经家中的远房亲戚介绍,来到北京的一对年轻夫妇家中照顾他们刚降生的小生命的,而并不受雇于任何一家企业。

不过,在2004年10月底,国家统计局的另一支分管例行人口抽样调查的调查队,敲开了李梅所在家庭的大门,进行人口普查的同时,了解这家人的就业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司的人士介绍,《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是进行常规调查统计出来的,其采用进入中国老百姓家中,不论城市或农村的抽样调查方式,了解各个家庭中所有成员在被调查时的前一个星期之内,从事了什么工作,然后将该人划入不同产业的就业行列里。

而此刻李梅所在的家庭里,正在休产假的女主人,由于没有到她所在的电力公司宣传科上班,却是在家中帮人设计些企业宣传册来赚取额外收入,被从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划入到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组成中。如此一来,保姆、小时工、自由撰稿人、在家中办公的新潮soho一族等自主就业人员被统计进入了23011万人中。

同时,《中国统计年鉴》还指出,常规统计的调查对象是16周岁以上的合法就业人员。

由于在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中从业的人员,基本都雇佣在企业中,所以本次经济普查的数据为15463.8万人,与《中国统计年鉴》中记载的16920万人之间,差距并不大。

其实,国家统计局通过企业直接上报和入户调查两种不同方式,调查出来的就业人数历来存在偏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蔡昉说:“从对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的调查看,二者的差距从1990年的2000多万人,逐步扩大到1999年的8000多万人,2004年的1亿人左右。”

同时,各单位上报的数据中,大多只包括正式职工的数量,而临时工并不统计在列,所以,“我一直认为,通过单位上报的就业人数与社会实际整体解决的就业数量相比是偏小的。”蔡昉说。

另据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司的人士介绍,调查中的时点状态选择也相当重要。“现今,世界上有针对当前状态和经常状态的两种不同调查方式。当前状态调查针对人此时此刻在做什么,也是国际上通常用的一种取样方式,但是在日本还有一种特别的劳动调查,会问被访者在当年内,主要从事的工作是什么。”

本次经济普查更倾向于了解经常状态,因为企业的性质不会经常发生变化,在企业中从业的人员也就随着企业性质处于常态;而国家统计局的常规就业调查则更偏重了解当前状态。

中国就业未来怎么走?

“事实上,当一个国家经济向上走时,雇用就业会比较多;当一个国家的经济状态不好时,自主就业会比较多。”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说。

难道中国有将近7600万人在第三产业中自助生存,他们没有正规的劳动合同、稳定的工资和养老保障吗?

中国现在还没有能反映雇用就业和自主就业多寡波动的准确数字,从而建立它们与中国宏观经济变化的联系,但普查的数据总体上能够给我们一些参考。

尽管如此,从中国就业的发展趋势看还是逐年上升的,《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到2004年中国就业人员为75200万人,比1990年时上升了1亿。

而且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无疑是这个过程中发展最快的,从1990年的11979万人,到2004年的23011万人,14年里翻了一倍。张车伟说:“这些年来第三产业是就业弹性最高的产业,需要继续大力发展。”所谓就业弹性就是,GDP每增加1%,所带动的就业增加的百分点。

蔡昉说,2003年时中国经济的总体就业弹性为0.1,其中第一产业为0.06,这意味着农业不再具有吸纳就业的潜力;第二产业为0.34,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已趋于下降;第三产业为0.54,呈现较高的吸收就业能力。

的确,第二产业从1990年的13856万人,上升到2001年的16284万人后,在2002年甚至出现负增长,有很多员工下岗,以致其就业人数下降了504万人,到2004年才又微弱回升到16920万人。

如何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12月29日,由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举办的民营经济圆桌对话活动上,就业问题被多次提到。北京视野咨询主任钟朋荣说,中国还有1.5亿人需要解决就业问题。

很多专家学者表示,2006年在中国第三产业内占主导地位的民营企业将面临产能过剩时代,从而中国就业问题压力会继续上升。

国务院研究室工交司司长陈全生认为,在目前就业状况不变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比例上升,第二产业比例下降,说明我国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吸收就业的能力是有限的。

由于第三产业中发展很快的餐饮娱乐等行业,更多的是吸纳来自农村的劳动力,而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作用有限。“所以中国今后一段时期的财政政策应该更多地向第二产业倾斜,支持第二产业,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陈全生说。

不过,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指出,中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虽然达到40.7%,但是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多都在7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高的也超过50%,所以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个政策是毫无疑问的。

上一篇:储蓄持续增加 内地企业海外上市政策可能有变下一篇:外汇管理局:我国最新外债数字为2674.58亿美元

高频疲劳试验机

铸铁件拉伸负荷试验机

橡胶支座抗压试验机

滚动轴承振动测试机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扭转系数试验机

友情链接